錦衣之下六扇門是什么歷史上真有這個組織嗎
《錦衣之下》正在熱播,這一回在劇中我們又聽到了六扇門這個組織。許多人肯定不是第一次聽說六扇門這個組織,在很多武俠小說或是影視作品中經(jīng)常會碰見六扇門這個稱謂,而且總是被當做一個重要的部門或組織來看待。那么六扇門是什么?歷史上真有這個組織嗎?
錦衣之下
真實的情況是,這個部門完全是子虛烏有的。電影的編劇也好,小說的作者也罷,他們是盜用了古代的六扇門的概念,重新編造了一個他們想象中的部門。中國古代,確實有六扇門這個概念,也確實與司法有關(guān),但是六扇門從來指的都不是一個部門,而是指三法司,就是朝廷上負責司法執(zhí)行的三個部門,每個部門兩扇門,合計六扇門。因此六扇門指的是三個部門。
當然,所謂三法司,歷朝歷代的規(guī)定不同。最早在戰(zhàn)國時期,商鞅那個老家伙幫秦國變法,他就定下史上最早的三法司體系,他在《商君書》中指明,朝廷的司法系統(tǒng)設置應該是“天子置三法官,殿中置一法官,御史置一法官及吏,丞相置一法官”。
錦衣之下六扇門
后來這一套做法被漢朝繼承,于是“殿中置一法官”成了廷尉,“御史置一法官及吏”成了御史中丞,“丞相置一法官”則成為節(jié)制朝中大臣以及皇親國戚的司隸校尉,只是司隸校尉這個官職最終脫離了司法體系,成了單獨的一個地方官,有了自己的行政區(qū)域。
廷尉在后來逐漸演變的過程中,慢慢的名字變成了大理寺。御史中丞則發(fā)展壯大,變成了一個大組織,稱為御史臺,后來到了明朝,御史臺被廢除,改叫都察院。司隸校尉淡出司法體系之后,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,官制體系中出現(xiàn)了刑部,取代了司隸校尉,稱為三法司的一員。
六扇門是什么
三法司的分工隨著歷史的演變,出現(xiàn)過一些變化和交叉,但是御史或都察院的作用比較固定,都是監(jiān)察部門,負責監(jiān)督官員、彈劾百官,算是專門給皇帝打小報告的部門,很煩人。大理寺和刑部的權(quán)力發(fā)生過轉(zhuǎn)變,在唐宋時期,大理寺負責審理案件,而刑部負責復核案件;到了明清時期,反過來了,刑部負責審核案件,大理寺負責復核案件。
無論是京劇還是評書、相聲,在這些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作品中,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“三堂會審”這個詞,這個詞的意思就是,由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這三個司法部門共同審理一個案件。所以說,不要再被那些不靠譜的電視劇誤導了,六扇門從來都不是一個衙門,是三個衙門。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