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視登頂,《小歡喜》為何口碑爆表?因為它演出了“中國式焦慮”
收視率連續(xù)破1、登頂同時段冠軍,豆瓣評分8分開分,隨后上漲到8.1分——有人說,今年暑期真正的爆款國產(chǎn)劇將是《小歡喜》,此言不虛。
△《小歡喜》豆瓣評分昨日漲到8.2分。
高考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可能是每個中國家庭的一場戰(zhàn)役。
今年聚焦高中生的家庭劇爆款迭出,前有上半年收視率第一的劇王《少年派》,后有《小別離》姊妹篇《小歡喜》——高考,在這些電視劇中,不單是孩子們的戰(zhàn)役,同樣也是父母們的一場戰(zhàn)役。
于是,《小歡喜》的受眾彌漫至所有“家有兒女”的中國家庭。我們在追劇時,往往也無法抽身而出或者隔岸觀火,反而是不由自主地被代入屬于自我的高考記憶。
很多《小歡喜》的追劇黨,評價它時,不約而同都用了一個詞:真實。
△網(wǎng)友說:高三教室里這滿坑滿谷的書和卷子,就夠真實了。
其中,海清 扮演的
真實,帶來觀眾的共情。
有的為人父母者,看出了自己當年的“焦慮”;
有的則一夜夢回高三,“那種壓抑、恐懼、焦慮的感覺又找回來了”;
還有人,則看得“很壓抑、很窒息”。
沒錯,就是焦慮。
《小歡喜》跟《小別離》不同,若《小別離》主題是“斷奶”和“放手”,那《小歡喜》的主題則是中國父母當下的困境。
作為《小舍得》、《小別離》、《小歡喜》三部曲的最終章,原著作者魯引弓說:“小歡喜對應的是大焦慮,這個焦慮來自每個家庭的未來——孩子?!?/p>
△《小別離》同樣由黃磊 、海清主演。
《小歡喜》選取的特殊時段,是高考,選取了三個中國家庭,是典型的中產(chǎn)家庭。
為什么?因為中國最焦慮的階層,就是這一部分人。
焦慮的是對現(xiàn)有階層的懷疑與不安全感,焦慮的是希冀下一代來保住階層地位。
“看上去很美”,擊垮一個中產(chǎn)家庭的,往往是猝不及防的意外:二胎、失業(yè)、疾病。
△《小歡喜》海報。
還記得前幾年,深圳的一個中產(chǎn)家庭,被二胎和中年失業(yè)雙重擊垮,不得不采取眾籌方式,用來還第二套房的房貸和養(yǎng)二胎時……所引發(fā)的全網(wǎng)爭論。
今晚《小歡喜》的第11集,就將進行到“佛系爸爸”
《小歡喜》劇中的三個家庭,三種父母,三種媽媽,都非常典型。
?、俑复饶竾赖闹挟a(chǎn)家庭:方圓+童文潔+
這是一個最常見的中產(chǎn)家庭,家庭矛盾來自于父親的“快樂教育”和母親的“應試教育”兩種理念沖突。
黃磊扮演的“佛系”老爸,秉承“快樂教育”理念。
在高考誓師大會上,方圓給兒子方一凡的氣球上寫了兩句話:“考上還是考不上,小小歡喜才是好”。
海清扮演的“虎媽”,則是焦慮和歇斯底里的主要承擔者。
她對兒子說的話,其實大部分中國孩子也常常從父母那里聽到:“高考這場戰(zhàn)役打不贏,你終生遺憾?。 ?/p>
但劇中,海清的兒子回答:“媽,我人生剛開始,怎么就終生遺憾了呢?”
對中國大部分人來說,高考,仍是改變社會階層、實現(xiàn)自我理想的最大契機。
對中產(chǎn)階級而言,這同樣是階級晉升的通道。
所以童文潔對兒子說:“咱們家就是個普通家庭,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,你必須自己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,爸爸媽媽這么拼為什么啊,還不是為了你的未來?!?/p>
道理都懂,但童文潔的焦慮,來自于她的關(guān)心都還浮于表面:她常常自以為錢花了、把兒子送到補習班就夠了,卻并不真正了解兒子。
其一,方一凡為什么成績下滑?童文潔迄今不知道。
其二,童文潔在補習班見到其他家長,才第一次恍然大悟:對比其他草木皆兵的家長,自己真是“經(jīng)驗不夠”。
問題是:亡羊補牢,為時未晚?
?、趩逝际接齼旱碾x異家庭:宋倩+
“無性婚姻”和“喪偶育兒”,這兩大中國婚姻的桎梏,都體現(xiàn)在一個家庭上。
很多觀眾說,看到宋倩的戲份,都想快進,因為“她太可怕了”。
真相是:這樣的把自我價值完全托付于孩子的母親,太多了。
陶虹 的表演,在三位母親當中脫穎而出。
這個幾乎每集都要歇斯底里爆發(fā)一次的母親,就是很多網(wǎng)友感到“窒息”和“壓抑”的來源。
如果童文潔的焦慮來自兒子的分數(shù),那宋倩對學霸女兒的焦慮則來源于全天候全方位的爆表控制欲。
她強迫女兒服從自己的一切意志,當女兒反抗時,她就上演苦情戲:
“我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了,為你我放棄了多少我也想干成的事?!?/p>
當女兒試圖取悅母親,去陪她看電影時,母親卻在得知女兒已經(jīng)看過一遍電影之后,表現(xiàn)出來的不是感動而是憤怒:“我不要我開心!我要你開心!”
而陶虹在處理這個角色時,理解為“戀愛型母女關(guān)系”:
“這個關(guān)系挺極致的,我把這段母女關(guān)系完全按照戀愛演,女兒完全是被迫談戀愛,就那種微妙的心態(tài),百分之百的占有權(quán)?!?/p>
在這樣的家庭里,孩子往往被視為父母的唯一,更被視為他們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的替代品。
據(jù)原著作者魯引弓說,喬英子這個角色在現(xiàn)實中有原型,她對作者說:“媽媽以上海為圓心,上海到杭州為半徑畫了一個圓,讓我報大學不能離開長三角??蓩寢尞斈曜约嚎寄敲催h,我為什么不能去北京呢?”
劇中的喬英子,在這樣的壓力下成長,雖然能考上清華,可極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問題。
③父母缺失的富裕型“留守家庭”:
這一家就是現(xiàn)實版的“哪吒之魔童降世”啊!
季楊楊,官二代,父母忙于工作,對兒子疏于陪伴,長期缺失與父母溝通的后果就是:他養(yǎng)成了憤怒、抵抗、拒絕交流的性格。
對這么一個性格反叛的孩子,用陪伴、理解和愛來感化,是最好的辦法。
所以,當季勝利和劉靜主動去了解兒子熱愛的賽車時,這個家庭的隔閡之墻,也開始瓦解。
這一家的角色設(shè)置,是為了聚焦“精神上的留守兒童”這個新型群體。
季楊楊在第一集,開豪車進校園的情節(jié),是來源于杭州一所中學的真實故事。
《小歡喜》的作者魯引弓說,自己動筆前花了三四個月時間走訪了十幾所中學,發(fā)現(xiàn)“所有人都很焦慮,學霸焦慮,學渣也焦慮,老師和家長都焦慮”。
曾經(jīng)有孩子對魯引弓說:“我是淹沒在作業(yè)堆里的精神留守兒童?!?/p>
如季勝利這樣的“空降父母”,沒有深度參與孩子的成長,忽視了來自孩子的信息。
扮演季勝利的是王硯輝 ,他說:“這個角色也教了我很多東西,我該怎么對待家庭,不把孩子當小孩看,要理解”。
《小歡喜》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中國家庭親子關(guān)系中的一個個典型矛盾,也為我們帶來了如何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做和解的思考。
黃磊作為總編劇,是這么理解的:“有些東西不可選,當我們不可選的時候,在那些小小的歡喜里去,活得更好,過得更踏實,這是我們可以選的?!?/p>
那么,你找到自己的小歡喜了嗎?
相關(guān)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